建信基金总裁张军红: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是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时代的重要命题

2023-07-06 08:18:44 来源:互联网

中国基金报记者 孙晓辉

2023年,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二十五周年,也是建信基金成立的第十八个年头。

二十五载栉风沐雨,公募基金实现了规模与业绩齐飞,并在增速领跑大资管行业的同时,站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相关资料图)

十八岁月奋楫笃行,建信基金也开启了由高速成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达成了“一步一个脚印”的正循环。

翻开行业历史的篇章,有件大事影响深远。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整个行业竞争格局因此生变,张军红出任建信基金第二任总裁,随后他陪伴公司走过了高质量发展的五年。

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建信基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发展新格局,提升增长强韧性,一系列举措下,成效渐显。截至2022年底,建信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1.43万亿元,其中非货基金规模2026亿元,同比增幅为10.5%,主动权益、纯债、债券指数基金规模在2022年均实现逆势增长。与规模齐头并进的还有业绩,2022年度建信基金一举斩获多项行业权威奖项,实现“大满贯”。

荣光背后一个不容忽略的背景是,2022年A股一路向下,年底更出现了“股债双杀”,建信基金的逆流而上折射出这家公司的硬核实力。

十八而至,逐光前行。站在新的起点,《中国基金报》记者与建信基金总裁张军红进行了一场一对一的独家对话,畅谈公募基金25年的丰硕成果、高质量转型方向,以及公司发展规划等。

建信基金总裁 张军红

谈及未来,张军红表示,作为连接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以及连接投资者和时代发展的重要纽带,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是新时代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适配的产品和有温度的服务,应该成为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一行业痛点的两大抓手。

转型先行

成就优秀资管机构

建信基金的转型一直在路上。翻开公司历史不难发现,凭借时代赋予的机遇叠加自身内生的动力,建信基金先是经历了高速成长的阶段。尤其在2014年,公募管理规模迈上1000亿元大关时,也跻身行业前十大基金公司之列,这种强劲的领先势头一直保持到2018年。

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发布,整个大资管行业的竞争格局因此生变,其禁止资金池、打破刚兑、去嵌套、去通道等规定,倒逼着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朝着净值化方向积极转型,公募基金因标准化、透明化、专业化等独特优势发展提速,影响之大从规模3年翻番就可见一斑。

置身在高速和高质量发展的公募基金行业,建信基金逐渐成长为大型基金公司,随后便开始了向综合化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外部环境的变化,令建信基金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念头更为坚定与迫切。

建信基金旗帜鲜明地提出向非货业务、对公财富管理、数字化经营三大转型战略是在2022年。

张军红表示,建信基金对于权益类基金补短板,前些年就非常重视,这在战略布局、资源配置、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股票投资,价值理念、认知的形成或认同、以及投研实力的打造,都真正需要时间的积累。

对公财富管理,也是建信基金主抓的业务之一。“现在公司内部将机构客户和对公客户分开,机构客户就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客户,对公客户主要为企业、政府等机构,甚至包括高校的基金会等,这些有资金增值需求的机构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在张军红看来,作为一家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对零售客户、机构客户和公司客户都有很强的服务能力,机构客户和零售客户的需求差异性很大,机构客户与对公客户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对公财富管理方面的能力提升,未来会是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金融科技带给资管行业的颠覆式创新,公司也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三大转型战略之一。”信息管理专业出身的张军红,对于数字化之路也很赞同。在他看来,金融科技不光是基础,更是核心能力,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服务能力、风控能力,甚至产品设计能力等,都要建立在金融科技支撑的基础之上。在金融科技领域一旦领先,未来会是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张军红坦言,最近两年,建信基金主要进行内部体系化建设,并逐步融入到建设银行的IT一体化,“作为行业领先的金融科技代表,建设银行的IT系统很强大,它是先搭建架构,再开发各模块,大家之间的需求相互关联,没有重复建设。未来,建信基金将紧紧依靠建设银行IT体系,实现各层次IT一体化。”

非货崛起

锻造核心竞争力

资管新规推行后,大力发展非货业务成为行业的趋势和主流。在现金管理和固定收益投资领域具备传统优势的建信基金,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改变,巩固固收优势、积极发展权益基金。“在公司成立的起步阶段,货币基金为公司发展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为公司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公司未来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还要靠非货币基金来提升核心投资能力。”

据张军红介绍,近年来公司有意识地降低了货币基金的考核权重,特别是2023年开始不再考核货币基金投资业绩,同时推动非货投资部门加大在投资业绩上的考核权重,投资部门必须要以投资业绩为重,主要为业绩负责。

2022年受疫情及经济基本面影响,央行整体保持超常规宽松的货币政策,债市整体呈现牛市走势,期间几乎没有出现过像样的调整。尤其在信用债上,从年初至10月,信用利差持续压缩至极低的历史分位区间。

建信基金早在2022年上半年就预判到债市将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因此,提前进入防御模式。不过,过早采用短久期策略,也意味着要损失一定收益,到年中时,建信基金整体债券收益居行业中下水平,但公司投委会经过反复分析探讨后,仍然决定坚守既定方针。

2022年11月,债市冲击突然而至,一时间,众多债基净值陡跌,甚至银行理财都出现破净,持有人纷纷赎回。而建信基金的固收产品净值波动相对较小,数千亿规模保持相对稳定。在最后一两个月,坚持有了回报,产品收益率开始逐渐企稳。

与此同时,权益投资经过几年积累也开花结果,不仅资产规模翻倍增长,陶灿、姜锋、邵卓、王东杰、周智硕等一批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也因中长期业绩突出开始“星”光闪耀,行业三大权威奖项悉数收入囊中,实现“大满贯”。

投研改革

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建信基金在权益投资上初见成效,也得益于投研体系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公募基金行业强者恒强的竞争业态之下,建信基金立足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要,持续优化投资板块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释放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在张军红看来,投研能力建设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投研的分工、互动、考核和激励是“系统性工程”。

一是主动变革,深化转型。公司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开展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和投研一体化建设,形成以非货、战略业务发展为导向,研究、交易平台为支撑的“3+3+3+1”投研体系,在巩固固收投资优势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权益投资能力,促进和保障了公司三大转型战略的顺利推进及落地。

二是深化协同、深挖价值。投研能力建设的背后,是产品、人员、机制三个维度深度协同下对投研平台价值的深度挖掘。首先,投研组织架构管理与产品体系设计形成呼应,在垂直部门划分之外,设立宏观策略、周期、制造、消费、科技、医药、海外等七个大组。其次,打造专业领先、开放包容的投研文化,为优秀研究员打通职业上升通道。再次,机制的建立让目标达成更加清晰可循,比如设立周例会分享机制、午餐会机制等。

三是科技赋能,提质增效。借助金融科技力量,不断提升投研系统化和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现已形成以投研量化平台、数字化基金分析平台、投顾业务系统等为核心的矩阵式投研体系。

在张军红看来,金融科技的赋能不仅体现在投研工作效率提升上,对投研全面管理能力的强化也有显著帮助。“多次迭代后,我们金融科技系统的建设已经从‘赋能投资研究’的前端应用进一步扩展到‘投资管理’和‘研究管理’的后端监测与评价。比如,荐股管理系统是跟踪研究成果、控制研究质量的秘密武器,模块覆盖了研究部日常的主要荐股,这一功能一经上线便获得了投研团队的一致好评,能够实现对研究员所有股票推荐的持续跟踪,并上线了研究员视角、投资人员视角和管理人员视角下的不同视图。”

这种精简高效的投研一体化平台体系,产品、人员、机制的多维协同,以及金融科技的深度赋能,也带来了规模与业绩“一步一个脚印”的正向循环。

张军红表示,作为首批成立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之一,建信基金希望成为建设银行集团标准化资产管理的标杆,也成长为行业内受人尊敬、专业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

创新引领

协同共赢

在建信基金的企业文化中,创新是核心。2017年,建信基金正式开启了企业文化重检项目、确定企业文化体系并沿用至今,旨在立足新形势下战略升级的客观需要,启用“梧桐”作为企业文化的象形物,以“可信赖的财管管理专家 资产管理行业的领跑者”为愿景,以“善建财富 相伴成长”为使命,以“创新 诚信 专业 稳健 共赢”为核心价值观,以“梧桐精神 同心 同行 同创 同享 同赢”为企业精神,以“创新引领 协同共赢”为发展理念。

回顾行业发展的25年,张军红认为,公募基金就是用迭代创新来平衡高质量和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他看来,创新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理念或思考问题的方式。

“通过25年革故鼎新,公募基金不仅在践行普惠金融、推动居民财富增长、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行业生态也在持续优化,产品创新稳步推进,展现出行业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风貌。”

据张军红介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近年来大力推进创新业务,落地多项创新产品。

一是抓住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机遇。开发各类服务投资者生命周期的适配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的养老基金产品,未来将继续完善不同目标日期、目标风险的产品布局,有效对接不同资金需求。

二是积极参与公募REITs。目前已上市一只产业园类的建信中关村REIT,后续做好老产品持续运营管理的同时,还将积极拓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商业类等不同底层资产类别。

三是继续拓展主动权益产品,细化经营,累积业绩。前期已打造一批全市场、主题类主动权益产品,后续积极挖掘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根据市场走势择机布局。

四是继续打造“固收+”“短债”系列产品。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开发创设力度,2022年落地的建信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为公司首只同业存单基金,后续将通过不同产品类型、不同运作方式、不同持有期限等进一步细化产品风险收益梯度,满足投资者细分需求。

谈及以后的规划,张军红表示,公司当下聚焦向非货业务、对公财富管理、数字化经营转型。未来,将紧密围绕“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合规保障、提质增效、争创一流”的发展思路,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各项业务再上新台阶。

一是继续健全完善产品谱系,不断优化结构、填补短板,有效对接市场各类细分风险偏好资金需求;积极推进公募REITs、养老业务、跨境投资、具有特殊运作、特殊策略、特殊标的产品及其它战略性业务和产品的孵化、培育,打造全能资产管理平台。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发挥公司自身资源禀赋与优势,增强公司在行业中的产品创新力、引领力,以产品和服务创新引领业务发展。

二是加强投研基础能力建设,建立理念清晰、风格稳定、各具特色的投研业务板块,致力将各细分类型基金短、中、长期业绩分位水平提升至行业前列水平,塑造标准化资产管理卓越能力、优异业绩和可信赖品牌。

三是升级用户思维,真正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做到“以需求推动创新,以产品验证想法”,做好产品供给与服务升级。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多元渠道新生态,各渠道之间良性互补,形成强大合力,共促生态繁荣。

总结行业发展的25年,张军红表示,公募基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持有人的获得感,这也决定了公募基金行业在大资管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及公募基金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针对“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一行业痛点,适配的产品和有温度的服务应该成为两大解决抓手。

“从服务角度上看,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陪伴至关重要。这需要公募基金行业多方协同发力,事实上公募基金行业各方也正在协同努力,重视中长期投资业绩,帮助投资者减少追涨杀跌频繁操作,通过有温度的投资陪伴,帮助投资者认识自己的风险偏好,了解各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投资过程中买得对和拿得住,最终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据了解,2023年,建信基金开启“客户关系管理年”,核心就是推动公司业务发展模式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型为“以客户为中心”,致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十八而至,逐光前行。张军红表示,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对未来,是建信基金不悔的追求。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时代之下,建信基金将致力成为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连接投资者和时代发展的重要纽带,赋能每一个财富管理需求、成就每一份财富信任托付。

编辑:乔伊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标签:

滚动